结肠穿孔缝合、盲肠造瘘术_手术项目

结肠穿孔缝合、盲肠造瘘术

  • 就诊科室:胃肠外科
  • 手术方式:开刀
  • 手术部位:腹部
  • 手术次数:1次
  •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 手术时长:1-2小时
  • 住院治疗:需要
  • 恢复时间:1个月
参考价格:医院级别不同,收费不同,一般三甲医院收费为5000-10000元
治疗疾病:
结肠瘘

适应症

结肠穿孔缝合、盲肠造瘘术适用于适用于盲肠及升结肠较小的穿孔,腹腔污染不严重。

禁忌症

穿孔较大,腹腔污染严重。

术前准备

1.抗休克:伴有休克的结肠伤,其病死率可高达80%。因此,术前积极而有效的抗休克在结肠伤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抗生素的应用:目前多主张联合用药,如庆大霉霉素和氯林可霉素联合使用,术前开始用药,术后继续使用7~8d。

3.胃肠减压:可防止术后肠胀气。

手术步骤

1.经下腹部正中切口或右腹直肌切口行腹腔内探查,若破口较小,周围肠壁正常,剪除裂口边缘的坏死组织,以1-0号不吸收线做全层间断缝合,再间断缝合浆肌层,并利用附近脂肪垂及大网膜覆盖加强。

2.对于腹部穿通性损伤,应切开升结肠外侧的后腹膜,游离盲肠及升结肠,检查其后壁是否有穿孔。为了保证缝合处愈合良好,可同时做一盲肠造口减压。

3.用不吸收线在盲肠前结肠带处做两个同心荷包缝合,彼此相距1cm。在荷包缝合中央做一小切口。

4.从切口插入双导管吸引管,吸出肠内容物。

5.取出吸引管,插入一蕈状导管,结扎第1荷包缝线,剪去线尾。

6.结扎第2荷包缝合线,使盲肠壁内翻。再将线尾穿过腹膜后打结,使盲肠壁固定于腹膜上。造口管从腹壁切口或右下腹另一戳口引出。

7.逐层缝合腹壁切口,并将造口管固定于皮肤上。

并发症

1、吻合口瘘

若缝合技术完善,则系肠胀气或肠系膜血管结扎过多所致。前者与肠麻痹同时存在,不易察觉;后者临床表现清楚,主要为晚期腹膜炎的表现。如腹部炎症明显,且范围广泛,应开腹引流;如炎症局限,可将切口缝线拆除几针,放入引流,用非手术疗法待其愈合。

2、吻合口狭窄

轻度狭窄,不必特殊处理,由于粪便的扩张作用,大多可自行缓解。重度狭窄,则须手术处理。

3、腹壁切口感染

多因肠腔漏液所致,因此手术时应小心操作,特别是缝合膨胀的盲肠要细心。

4、粪便沿橡皮管溢出

多发生在术后4~8d,可将导管拔出或在皮肤平面剪断导管,其尖端可由肛门排出。拔管后,造口多能自行愈合。如手术时已将盲肠壁与皮肤缝合,则须以后另做手术,使造口闭合。

术后护理

结肠穿孔缝合、盲肠造瘘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1.继续胃肠减压,直至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即可拔除。减压期间须静脉补液。

2.术后第2天可进少量水,第3天进流食,第5天改半流食,以后根据情况逐渐改为软食。

3.继续使用抗生素。

4.术后第5天起,每晚口服液体石蜡30ml,共3~4次。

注意事项

1.所有腹部损伤,在术中要仔细探查腹腔,防止漏诊。防止术中漏诊,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手术野照明要良好,并备好吸引器,随时吸除腹腔内积血、消化道内容物或慢性渗出液。保证手术野清洁,视野清楚,尽量做到在直视下探查。照明不良,麻醉不满意,手术野不充分,常是术中漏诊的原因之一。

(2)腹腔探查应有步骤的进行,尽量做到一次而又确实的探查。特别要注意固定段结肠的探查,如对升结肠和降结肠有怀疑时,应切开侧腹膜探查后壁。脾曲结肠位置较高且深,也是结肠伤容易漏诊的部位。有伤道者应找出其全过程。

(3)对微小的损伤,如结肠壁上有小血肿,均应仔细检查。据报道结肠伤漏诊者约有30%是因为局部小血肿未加注意而造成漏诊。

(4)腹腔内污染物之多少不能完全反映有无结肠伤,如患者在缺水、空腹、大便干结等情况下,即使有穿孔,腹腔污染也可能不严重,因此,探查应十分仔细。

2.若破口周围肠壁不健康,特别是爆炸性伤,缝合前应剪除不健康的肠壁,直至有出血为止。

3.手术结束时应充分冲洗腹腔,并吸净腹腔内冲洗液。

4.引流应可靠,引流置于吻合口或修补部之附近,不可与缝合部直接接触。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