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
讲故事
2024-06-11 02:57:25
给宝宝讲故事的时间

只要孩子还在用 奶瓶喝奶,都是让他们爱上书本的最佳时机。因为一天二十四小时里,这个时期的孩子除了睡觉和喝奶,其它时间通常都是处于非静止状态;所以只要遇到孩子愿意平躺下来,会赶紧挨着他们旁边躺下(趁这个机会赶快休息一下,等会儿才有体力再战),然后就这样一本接一本地念起故事书来。

以下的时机,都非常适合用来念故事书:

1、用奶瓶喝牛奶的时间

2、用奶瓶喝水的时间

3、睡觉之前(包括午睡)

4、累了躺在床上无所事事时

5、孩子早上刚醒来,还乖乖躺在床上时

这些时机每天都会在生活中出现,所以非常适合,而且通常这时孩子都已经自动地乖乖躺在床上了。

讲故事的好处

语言能力包括:正确清楚的发音、一定数量的词汇、口头表达能力三个方面。讲故事,对全面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十分重要。怎样通过故事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呢?

1、通过听故事训练孩子的语言

(1)成人给孩子讲故事首先要坚持说普通话,禁用方言,要以清晰、准确、规范的语言为孩子做好学习语音的楷模。

(2)给孩子讲故事时要注重视听结合,借助实物、口形示范和手势等直观手段,形象具体地向孩子示范发音,并让孩子反复的辨别和体验。

(3)在讲完一个故事后,可把故事中生动、有趣、可游戏的情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编成游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中掌握语言。

2、通过讲故事丰富孩子的词汇

(1)讲故事过程中,可借助于表情、手势等来演示一些常见的、浅显的词,帮助孩子理解词义。

(2)讲故事时所涉及的词义要浅近、准确,尽可能让孩子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来解释词义。

(3)把故事中的某些常用词让孩子用同义词(或相近词)换一换,爸爸妈妈适时地加以启发并做出评价(肯定或否定)。

(4)边讲边启发孩子填出部分关键词,如:“树林中窜出一只(凶猛)的老虎,三只小白兔(飞快)地跑去……”

3、通过讲故事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1)讲故事时,爸爸妈妈应用亲切的语气,把故事情节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尽量避免词不达意、缺乏条理,给孩子造成错觉。

(2)应该以故事内容这个特定环境,充分给孩子提供模仿、练习的机会,如模仿故事中某些对话、声响等。

(3)讲完故事后,可让孩子复述故事(故事中部分情节或故事大意),以培养孩子的概括能力,发展孩子的 创造力。

(4)故事讲到某一关键处,中断讲述,启发引导孩子用自己的想像,创编出以后的情节。

(5)根据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孩子借助选图、拼图、绘画、粘贴图片来表达故事情节。可充分利用旧图书,旧画报中的某些图片,让孩子挑选人物、动物、景物等拼成有情节的画面,再编成小故事讲出来。

选故事的方法

日本最新一项研究显示:父母长为孩子说故事,不仅能增进亲子交流,还可以促进儿童大脑发育。

孩子在听故事的时候,大脑内侧边缘系统相当活跃,这个边缘系统主要掌管人类的喜怒哀乐各种情绪,父母在说故事的同时,孩子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因此跟着生成发展,同时在父母的陪伴下,对于儿童的情绪控管及脑部智商发育也有相当显著的影响。

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还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多接触言语沟通,有助于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的发展,除表现在能正确发音,掌握一定的词汇外,还表现在学会组词或成句的一些规律上。如果我们能够配上合适的音乐讲述故事,会有助于培养幼儿听读的习惯以及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萌发幼儿初步感受和表现美的情趣。

有助于挖掘幼儿学习的潜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 性格。

在班中,我们每天都有美文诵读时间,孩子们在这时能够集中较多的注意力。如果忙于生活的您没有太多时间,那也希望能在睡前为他们说上一个小故事,因为睡前静听故事,有助于幼儿很快入眠和矫正他们某些不良的睡眠习惯;可以让幼儿在宽松舒适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学习,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请家长们注意:给孩子听故事时选择的听读材料,除了考虑到其科学性、教育性和适当的趣味性外,还必须注意其效果不得和诱导幼儿入睡这一目的相抵触。

讲故事的方法

1、内容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由于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所决定男孩子爱听打仗的故事,女孩子爱听童话,大孩子爱听成语和历史故事,所有的孩子都爱听神话故事和科幻故事。讲解时要形象生动,使孩子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讲故事时,用词必须为孩子所理解

尽量使用明白准确、生动的语言,对那些难懂的词或较长的名字,要相应换成孩子容易理解的词,并把长名分解成短名,使孩子一听就懂。

3、给孩子讲故事要有意识地启发孩子积极思考

多提些为什么,给孩子留有思考的余地,让他自己去想象、去补充,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给宝宝讲故事的注意事项

给孩子讲故事是亲子交流的重要手段,不过,给孩子讲好故事可不是那么简单,无论是故事的选择上还是讲故事的方式都需要注意技巧。

家长给宝宝讲故事最好注意以下三点:

一、讲故事要先信故事

有的妈妈给孩子讲故事却很有挫败感,因为“孩子不听我讲故事”。这是因为妈妈们讲故事时真的是把故事当“故事”,殊不知,自己不信这个故事真实存在,就很难让宝宝感受到同样的情绪,这样自然带动不了孩子。

孩子感受的是讲故事人的情绪而不是语言。所以,妈妈给孩子讲故事时,妈妈相信这个故事,就可以把它讲得活灵活现。

因此,家长给孩子讲故事时不要觉得做的是带有教育意义的事情,只是单纯把故事分享给孩子反倒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二、切忌说破故事意义

为了达到教育意义,不少家长在讲完故事后,会对孩子说,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然而,讲故事第一大忌就是千万不要把故事意义给说破了,更不能拷问孩子“刚才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啊?”

故事意义说破了,就前功尽弃了,说破了孩子就听不进去了,对孩子来说一点用也没有了。即便他能像家长所期待的那样,也是做给家长看的。

三、6岁前别讲复杂故事

有些家长会给孩子选择一些畅销童书,认为这样的 图书对孩子成长最有益。然而,给孩子选择故事也是要有选择性的,对于太小的孩子不要讲情节复杂的故事,而是可以讲叠加故事。

真正有情节的故事,很小的孩子想象不了那些画面,形象思维在孩子差不多六七岁的时候才开始有,因此在孩子成长到那个阶段之前要以叠加故事为主。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