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
害怕
2024-06-11 05:01:57
什么是害怕

害怕在生命早期是一个感觉的情绪反应,特别在2-4岁的儿童那里更多。但不同的年龄阶段怕的内容却不一样。一两岁时更多的是怕陌生人;两岁半左右,主要怕大的声音、小动物、大夫来看病;再大一点会怕黑暗、怕厕所。这主要是他们到两岁半以后,会担心有想像中的东西(鬼怪恶魔等)伤害他。

当然,害怕并不是一件坏事,一个完全不怕任何东西的儿童,往往会碰到危险情景也不知躲避。但是,害怕太多也不好,会弄得家庭不安,疑神疑鬼。

害怕的原因

1、知识不足,由于不了解而怕;

2、经验少,吸尘器能吸土,也可能会把人吸进去;

3、逐渐增多的想像,比如:想像一辆一条狗跳过围栏直扑向自己;

4、记忆扩展,小婴儿看过可怕的东西,很快就忘记了,可是两三岁的儿童却记忆犹新,比如被猫抓过一两回、秋千荡得过高,可能会使他老是怕猫、怕从高处摔下来等;

5、自我中心,两三岁的儿童都是自我为中心的,什么事都与他有关,比如在 图画书上他看到一个巨人追赶一个小男孩,他就觉得在追他,电视屏幕上出现一个小女孩被蜜蜂蜇了,他马上认为自己也补蜇了,因此很害怕。

6、别人的暗示,比如一个小朋友小狗,他也怕等;

7、当他碰到一些他认为的可怕情景,如汽车鸣笛、有人大声说话、有影子等,没有人及时给他解释,打消他这种“怕意”,慢慢就积累下来了。

克服害怕的方法

1、懂得孩子的害怕对他来说是真的,哪怕是很“不合理”的,比如怕影子怕被抽水马桶冲掉等等。不要讥笑他,也不要说这是没有的事,否则会强化他的这种想法,这种怕也许会成为许多别的怕的基础,比如:他怕鸟,你们没有认真对待,反而笑他这有什么可怕,他很可能会衍成怕所有会动的动物。

2、承认害怕的事情或东西的真实性,是帮助孩子走出害怕的境地的起始点。你可以让他把怕的事情或东西告诉你,你表示同情并认真听,他会觉得好过得多。

3、有些东西可以表现给他看,比如怕汲尘器,再关掉,让他看到不会发生把他吸走的事;又比如怕大声说话,你抱着他仔细听一听,对他没有什么不利;又比如怕猫、怕小狗,你也可以抚着他抚摸这些小动物,当他看到这些小动物对他没有什么意处,慢慢地他也会接受它们的。这里关键的是“抱着他”,等于给他强有力的东西的支持。

4、自己不要表现出对什么东西(如小猫、小狗、汽车鸣笛声等)的怕,因为你的怕,会有很强的暗示作用。

5、可以和他一起阅读几本与他害怕的事情或东西有关的小 图画书,这对他减轻对这些事或这些东西的怕,有很大作用。比如怕猫,读有关猫的小图画书;怕鸟,读有关鸟的小图画书等。

6、不要用一些事情或东西作为教育的“帮手”。比如在要孩子晚上不在院子里玩时,就说:“你不要在这儿玩了,一会儿小狗会在黑暗里来咬你;”“你不要再玩水龙头了,小心一会儿出水多,把你冲掉”等等。

7、当发现孩子有一点进步时,就大大表扬,这对他增强勇气和信心会有很大益处。

宝宝究竟怕什么

害怕是跟对危险的认识相联系的。那么在宝宝看来,哪些东西会有危险呢?

怕生

宝宝的很多害怕情绪,都和“陌生”相关:陌生人、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东西,等等。

几乎所有的宝宝都会经历怕生。从大概6个月开始,宝宝对出现在旁边的陌生人就产生了警觉:他会盯着陌生人看,同时会有焦虑不安的表现,比如比较快地吸吮,或者 吃手。

对陌生人的害怕常会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厉害,反应更强烈,比如有的宝宝会有回避的反应——不敢看、扭转身体,大些的孩子可能会爬开、走开,或者寻求父母的保护;如果陌生人走向他,甚至去抱他,他则可能大哭——这是在发出求救信号。这种情况一般会持续到第二年。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陌生都会引起宝宝的害怕。比如:如果妈妈抱着他,即便有陌生人在场,他也可能不会害怕,甚至会对陌生人产生好奇。所以,宝宝的怕生反应还和当时的情景有关,比如是否有妈妈庇护,陌生人是否和善、是否强行接近他,等等。

当宝宝长到一岁左右的时候,他们对陌生事物的危险性判断又有了新的办法——看妈妈脸色。如果妈妈对一个陌生人表现出热情、放松,宝宝通常不会那么害怕;但是如果妈妈表情紧张甚至害怕,宝宝也会跟着害怕。

怕高

怕高,也是宝宝常见的害怕反应,往往出现在宝宝会爬以后。科学家认为,宝宝的爬行经验使他认识到了高处的危险,他感到自己无法应付,所以会害怕。这表现在他们爬到楼梯边或者床边时,会停下来,或者寻求大人的帮助。有些宝宝不敢滑滑梯,也与此有关。

恐怖记忆

宝宝的害怕也和他对痛苦、受惊吓的记忆相关联。比如一个玩具如果曾经突然发出声音惊吓过宝宝,那么再次看到这个玩具,甚至和这个玩具相似的东西,都可能引起宝宝的害怕。怕打针、怕看病也是这种情形。

宝宝会害怕,一般而言是一种自然、健康的现象,并不说明宝宝胆小。相反,如果一个宝宝不知道害怕,那倒是需要担心的事情。

害怕是一种古老的情绪,不仅人有,高等动物也有。它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生命自身有保护作用。因为孩子怕的东西大多是他们不了解、不熟悉的,或者是异乎寻常的东西(比如大的响声),害怕能使他们远离这些东西,或者在这些东西出现的时候求助于人,这就可能使他们免受伤害。

但是如果宝宝经常担惊受怕,或者因为害怕导致情绪焦虑、紧张,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就可能对他的身心健康甚至发育造成负面影响,比如,出现饮食不正常,比较容易得病等。父母需要检视和改善环境和自己的养育行为,以免对宝宝的心理甚至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打败害怕的故事

刚要关灯,孩子就哭闹起来,因为他怕黑;要去 幼儿园了,孩子却不愿意放开你的手,因为他害怕离开妈妈……怎么安慰孩子的“害怕”?

让我们看看,图画书教我们的好点子吧——

有时候,我们会害怕一件东西,仅仅是因为不了解它。如果用猫儿一样锐利的眼睛,来看看这样的《一个黑黑、黑黑的故事》,你猜,那些黑乎乎的房子和箱子还会不会吓住你呢?

有时候,我们害怕的东西其实很搞笑。就像美穗,她一会儿头疼一会儿肚子疼,其实都因为她害怕见到《同桌的阿达》,这个倒霉的“大怪兽”为什么老跟着她,不肯放过她呢?等到美穗终于发现,阿达原来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关心她的时候,嘿,“怪兽”就不见了。

还有的时候,我们的宝宝其实并不是很害怕,可小人儿总需要一点儿借口,赖在爸妈的怀抱里呀。这时的“我好害怕”,其实就是一个可爱的亲子游戏。要是你家里也有一只会撒娇的小老鼠,一到晚上就说自己听见了可怕的声音,你说,这算是《小老鼠的漫长一夜》,还是爸爸妈妈的漫长一夜?

《维利床下的鬼》

维利坚持说自己的房间里有个鬼。妈妈为了让他不担惊受怕,只好耐着性子帮他展开了“抓鬼行动”,结果自己却撞上了一个比鬼还可怕的东西——老鼠。这下子,轮到维利来想法安慰妈妈了……

《魔法森林的夜晚》

那些魔法森林的神秘夜晚,可以是充满了惊叫的,也可以是充满了惊喜的,全看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它。

《我要来抓你啦》

一个来自外星球的大怪物,叫嚣着“我要来抓你啦”,冲向地球……你觉得怪物很可怕吗?那是因为你还不知道自己有多么强大。

《阿莲娜、老鼠和巨猫》

恐惧其实是会变的,它就像阿莲娜遇上的那只小猫,越是害怕它,它就会变得越大,怎么才能让巨猫重新变小?阿莲娜会告诉你,最好的办法就是,面对它。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