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的好处超乎想象!不仅提高认知能力,还带来幸福感

核心提示:午睡对心理健康有诸多影响。近期上海交通大学孙林教授和芜湖的第四人民医院韩彩教授等人在线发表在General Psychiatry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有规律的午睡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思维敏捷性。

你喜欢午睡吗?有人说“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可见午睡对于保持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是多么重要。午饭过后,大多数人都会产生倦意,这是一种十分正常的现象。因此,如果午后想打个盹而刚好你所处环境适合休息的话,不妨去睡一觉吧!

午睡对心理健康有诸多影响。近期上海交通大学孙林教授和芜湖的第四人民医院韩彩教授等人在线发表在General Psychiatry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有规律的午睡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思维敏捷性。它似乎与更好的位置意识(locational awareness)、语言流利性和工作记忆相关。



人类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伴随而来的神经退行性变化,提高了患痴呆症的可能性。在发达国家65岁以上的人群中,每10人中就有1人患痴呆症。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睡眠模式也会发生变化,午后小睡会变得更加频繁。

但在本研究之前,还没有研究就午睡是否有助于延缓老年人的认知能力下降和痴呆,或者午睡是否可能是痴呆的一种征兆达成共识。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对2214名居住在北京、上海和西安等中国大城市的60岁以上外表健康的人群进行了研究。

总共有1534人定期午睡,680人不午睡。睡是指在午餐后至少连续5分钟,但不超过2小时时长的睡眠。两组的平均夜间睡眠时间都在6.5小时左右。午睡组的个体一周中午睡的频率从一周一次到每天一次不等。

所有参与者都接受了一系列的健康检查和认知评估,包括用于检查痴呆的简易智力状况检查(MMSE)。痴呆症筛查测试包括30个项目,测量了认知能力的几个方面,以及一些更高级的功能,包括视觉空间技能、工作记忆、注意力持续时间、问题解决能力、定位意识和语言流利性。

结果表明,午睡组的MMSE认知能力得分明显高于不午睡组。在位置意识、语言流畅性和记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所以不能确定出现这些差异的原因。此外,也没有关于午睡时长和时间的信息,而这些可能很重要。

不过,一些早前的研究或许能对理解这个问题有所帮助。

根据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在中国中老年群体中,一个小时的午睡最能改善思维和记忆能力。

研究人员对近3000名65岁及以上的老人进行了调查。参与者参加了几项测试来评估他们的精神状态。他们回答了一些简单的问题,还做了一些基本的数学题。参与者还被要求记忆和回忆单词,并被要求复制简单几何图形的图画。最后,研究人员向这些老年人询问了他们的午睡和夜间睡眠习惯。

有近60%的人表示他们会在午餐后午睡。他们的午睡时间在30分钟到90分钟之间,大多数人的午睡时间约为63分钟。

根据研究结果,午饭后午睡一小时的人比没有午睡的人在智力测试中表现更好。午睡约1小时的人也比休息时间较短或较长的人表现更好。不午睡、短时间午睡或更长时间午睡的人,其智力下降的幅度与年龄增加5岁所造成的下降幅度大致相同。

另有一项研究则表明,有午睡习惯的人在睡醒后的运动能力以及学习能力都会有显著的提升。事实上,午睡的好处与摄入咖啡因相似,但同时不会产生其它的负面效果,例如药物依赖以及破坏正常睡眠节律等。

每天中午睡1到2个小时会让我们变得更加清醒,但也会使晚上更加不容易入睡。如果我们希望当天晚上熬夜,或者晚点入睡也能够接受的话,那么中午可以睡1.5小时。这是正常的睡眠循环,即1个小时的深度睡眠加上半个小时的浅睡眠。

另外一个选择是短暂的"充电"式睡眠。短暂睡眠即10-15分钟,它能够显著提高我们的清醒度以及行为能力,持续时间长达几个小时。这种充电式睡眠的好处在于不用在醒来之后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恢复期。

来自赫特福德大学的心理学教授Richard Wiseman进行的一项研究揭示,午睡跟幸福感之间也存在联系。

在这项研究中,超过1000名参与者报告了他们的幸福感及白天是否午睡。他们被分为三类:无午睡的人、午睡时间短的人(午睡低于30分钟)、午睡时间长的人(午睡时间超过30分钟)。

结果显示,66%的午睡时间短的人感觉幸福,而午睡时间较长和不午睡的人感觉幸福的比例分别为56%、60%。

过去的研究表明短于30分钟的午睡可以让人精力更集中、效率更高、创造力更强,这项发现则揭示了一种可能性:短时间午睡可以让人更幸福。

午睡不仅是短暂的休息,更是一次身心的重启,无论你的中午是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度过,都尽量给自己安排一次午睡吧!

参考文献:

1. Han Cai, Ning Su, Wei Li,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fternoon napping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the ageing Chinese population, General Psychiatry, DOI: 10.1136/gpsych-2020-100361

2. Junxin Li, Pamela Z. Cacchione, Nancy Hodgson, et al. Afternoon Napping and Cognition in Chinese Older Adults: Findings From the 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 Baseline Assessment.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https://doi.org/10.1111/jgs.14368

3. Lack LC, Lushington K. The rhythms of human sleep propensity and core body temperature. J Sleep Res. 1996 Mar;5(1):1-11.

4. Brooks A, Lack L. A brief afternoon nap following nocturnal sleep restriction: which nap duration is most recuperative? Sleep. 2006 Jun;29(6):831-40.

5. Nicole Lovato, Leon Lack, Helen Wright. The Napping Behaviour of Australian University Students. Plos One. 2014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113666

6. Reim?o R. Siestas among Brazilian Native Terena adults : a study of daytime napping. Arq Neuropsiquiatr. 2000 Mar;58(1):39-44.

7. Lovato N, Lack L. The effects of napping on cognitive functioning. Prog Brain Res. 2010;185:155-66. doi: 10.1016/B978-0-444-53702-7.00009-9.

8. Tietzel AJ1, Lack LC. The recuperative value of brief and ultra-brief naps on alertness and cognitive performance. J Sleep Res. 2002 Sep;11(3):213-8.


9. Hayashi M, Ito S, Hori T. The effects of a 20-min nap at noon on sleepiness, performance and EEG activity. Int J Psychophysiol. 1999 May;32(2):173-80.

10. Afternoon napping linked to better mental agility